2025年考研季,河池学院物理系迎来历史性突破——2025届物理学专业7名学生成功获得研究生拟录取资格,较此前九年“零录取”的记录实现飞跃式增长。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教育部“银龄计划”教师、广西大学博士生导师高英俊教授两年来的系统性教学改革与精准指导,也是偏远地区高校借力优质教育资源实现逆袭的生动实践。
从“零的困境”到“七子登科”:数据见证蜕变
河池学院物理系考研曾长期处于低迷状态,2011至2023届连续九年无人“上岸”。高英俊教授自2023年3月到校后,这一局面被彻底打破。2024届1名学生成功被广西师范大学录取。2025届物理学专业51名学生中,9人报考研究生,7人通过复试并全部拟录取,录取率高达77.8%。青年教师王晓丽感慨:“过去十年全系仅1人上岸,高教授的到来让7名普通学子实现命运突围,这是银龄计划的奇迹。”
名师方法论:科学规划与精准教学
高英俊教授结合自身科研经验与教学实践,构建了“三阶成长计划”:大一、大二强化数理基础与英语能力,大三锁定目标院校并深耕专业课,冲刺阶段聚焦真题训练与知识框架整合。在2024年11月的考研座谈会上,他提出“信心、恒心、用心、专心、细心”五心备考策略,并带领团队制定模拟考计划,针对学生薄弱环节进行专项突破。在高老师的指导下,一名初试排名中游的学生陈同学,凭借高教授指导的误差分析技巧,在实验科目复试中以“原理剖析+误差控制”的答辩表现斩获前三名,成功被西安石油大学拟录取。
教育公平的破局样本
王晓丽老师作为班主任,见证了这一蜕变:“这些学生大多来自偏远山区,缺乏优质教育资源。高教授的课程让他们‘在河院享受西大与南大水准’,量子力学的高分成为复试逆袭的关键。”“银龄教师的到来,让我反复感慨名师的力量给一所普通学校的普通学生切实带来的变化,潜移默化改写了一部分人的命运,给偏远地区的孩子带来了希望。”她坦言,若银龄计划早实施两年,更多优秀学子或将改写命运。
结语
从“零的挣扎”到“群体逆袭”,高英俊教授用两年时间证明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乘数效应”。这场逆袭不仅是个体命运的转折,更是教育公平的生动注脚。正如高教授在讲座中所言:“考研是基层学子突破资源桎梏、触摸科研理想的桥梁。”如今,这座桥梁正在为更多偏远地区学子点亮希望之光。下一步,河池学院将深化银龄教师与本土师资协作,推广“考研提升模型”,为西部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可复制经验。(作者:尹盼盼 校对:潘继环 审核:罗日才)